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开展江汉平原水安全调研查勘

2023年3月28日

3月23-25日,长江技术经济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与湖北省水利厅、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长江科学院等会员单位和新华社湖北分社成立调研组,联合开展了江汉平原水安全调研查勘工作。调研组一行现场查勘了汉川汈汊湖、天门北湖、引江济汉工程、长湖、四湖总干渠、枝江市姚家港(江汉平原起点),实地了解了江汉平原水安全形势变化情况。

通过现场查勘,调研组认为,江汉平原作为湖北省社会经济核心区,是多个国家重大经济与产业布局的交汇区,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但近年来江汉平原水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河流湖泊水网退化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旱涝急转问题依然存在,河流湖泊生态系统呈碎片化发展,蓄滞洪区经济发展受限。调研组认为今后应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要统筹长江、汉江、清江三江水源,构建以引江补汉工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为骨架,以天然河湖和水系连通工程为纽带的多源互补、高效调控的水资源配置网络体系,提高江汉平原水安全保障能力;二是要因地制宜,构建季节性平原型水库,合理利用洪水资源,防御年内年际间的涝旱急转情势,推广适应于江汉平原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建设节水型社会;三要抓紧优化蓄滞洪区布局,推进蓄滞洪区续建配套和安全建设,重点加强蓄滞洪区围堤、分区隔堤和进退洪设施为主的分蓄洪控制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体系完善、设施齐全、分区合理、调控灵活、运用自如的蓄滞洪控制工程体系;四要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四湖流域河湖连通等重点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加强水系连通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加快实施“一江三河”水生态治理与修复等重点工程,加强水生态与水环境修复。

江汉平原位于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置改革试验区等多个国家重大经济、产业布局的交汇区,西连鄂西山地,东接龙感湖,北连接大洪山、荆山;南部与洞庭湖平原连接,是驰名中外的鱼米之乡。区域国土面积7.48万平方千米(50米等高线以下面积约4.69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3800万,以约占湖北省4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近64%的人口,创造了约70%的经济总量。该区域河湖密布,是湖北有名的“水袋子”、“虫窝子”,水旱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旱涝急转等新老水问题交织,水治理复杂程度全国罕见。为系统解决江汉平原的水安全问题,为长江经济带复杂平原水网地区治水方略提供技术参考,开展江汉平原水安全战略研究迫在眉睫。为此,学会联合相关单位组织开展江汉平原水安全调研查勘,提出江汉平原水安全保障政策建议,对于助力长江大保护和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调研查勘汉川汈汊湖湿地

调研查勘长湖新阳闸

首页    新闻资讯    学会动态    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开展江汉平原水安全调研查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