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秘书处支撑单位】长江科学院:深耕文明沃土 助力科技治江

2024年5月19日

长江委长江科学院:

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水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湖北省直机关红旗单位称号,院属多家基层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多名个人被授予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荣誉表彰。自2013年长科院获评湖北省文明单位以来,已顺利通过历次复审。2021年长科院获评全国水利文明单位,2023年创建案例获评第二届“水利系统基层单位文明创建案例”。
长江科学院(以下简称长科院)是国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隶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七十年深耕沉淀,传承科研巨匠之志。长科院以治理、开发和保护长江为己任,坚持将“五个文明”建设与一流水利科研强院建设目标深度融合,以党建为核,“五维”共建,水为媒缔造具有长江特色的水利科研文化。

 

思想共筑 强党建促政治坚定

长科院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广大职工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强化广大职工为治水治江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党的创新理论筑牢思想根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打造“所长谈”“青年大学习”等学习教育载体,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坚守为治水治江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职责使命融入干事创业全过程,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以“三大工程”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工程,将党建工作与治江科研工作通盘考虑,以清单抓落实、以考核验成效,促进党建业务同频共振。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工程,构建党委领导、支部带动、党员争先的党建工作格局,促进党建业务步调一致。创新载体阵地平台工程,广泛开展丰富的“党建+联建”活动,内强功力、外谋合作,推动党建业务互联互通。

以标准化建设夯实基层战斗堡垒。连续6年编印基层党务工作指南,委内率先建立19个“标准化”党员活动室,连续9年开展“我听书记讲党课”特色专题活动。发挥1个水利先锋党支部、3个省直机关红旗党支部和5个长江委“治江先锋堡垒”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一支部一品牌”,深化管理效能。

以“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系统构建“党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专设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形成了院党委统一领导、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部署、文明办组织协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助推文明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展共谋 抓主业促科技自强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长科院人秉承“崇德尚水、求是创新”的新时代长科院精神,学习长江襟河带湖的博大胸怀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气概,坚持“当长江科技代言人、水利事业排头兵、绿色发展生力军、全球治水贡献者”的总体定位,全力锻造流域水利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治水兴水大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水利科技力量。

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根本,培育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新动能。70余年来,长科院传承长江特色的治江科研文化,围绕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行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原创性科学研究,主持完成数百项国家科技计划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承担数百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科研任务。围绕水利行业发展前沿和技术瓶颈短板问题,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基础研究,加强院自主创新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的统筹衔接,破解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产出了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荣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780余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90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80余项,主编或参编技术标准120余部,编撰出版科技著作200余部。

以长江治理保护实践为依托,持续强化治江科技支撑与保障。主动服务国家“江河战略”,锚定新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聚焦流域治理管理科技需求,积极参与流域规划和长江保护法立法、推行河(湖)长制、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体制机制管理。自2012年起开展了20余次综合性长江科考活动,探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积累了大量第一手基础数据及资料。同时,面向流域相关区域经济发展、重大水利工程及国家水网工程建设等提供多专业、高质量的科技服务,在三峡等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滇中引水、引江济淮等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行中,攻克一道道水利技术天堑,创造数个“第一”“之最”,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安澜长江”“绿色长江”“和谐长江”“美丽长江”的“四个长江”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品质共铸 勇创新促人才成长

长科院突出“科技创新”和“治水治江科技支撑”两条主线,激活人才“第一资源”,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团队,有效激发创新创造新质生产力,在共抓大保护中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以“党建-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力,争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优化顶层设计,实施科技人才分类培养,大力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勾勒引才育才新路径。深化产才融合,建立“项目+人才”体系化培育机制,全面落实青年“导师制”,构建“传帮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中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依托长科院建设的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各类创新平台作用,打造人才培养新磁场。

以院级创新团队建设为基础,培育科技创新原细胞。自2012年长科院率先在水利行业建设创新团队以来,充分发挥以劳模为代表的高技术人才示范带头作用,持续完善创新团队建设,构建有组织的个性化青年科学家培养模式。以创新团队建设为依托,推动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形成了党政齐抓、工会组织、高端技术人才(劳模)挂帅、职工积极参与的创建格局。近年来遴选资助四批次共22个院级创新团队,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2个“创新工作室”分获全国农林水利气象系统及湖北省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长科院把“创新工作室”作为职工成长的“练兵场”、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攻坚克难的“新阵地”,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以丰硕的科技成果,有力驱动水利科技守正、传承、创新、创效的高质量发展。

 

文化共融 创品牌促文化繁荣

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历史文脉,长科院以源远流长、蕴含红色基因的长江文化为本,乘“文化塑委”之势,以长江特色的水利科研文化,凝聚广大职工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为长科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活力。

以“运动健身练体魄,文化浸润修心智”为目标,打造“蓝十字工程”职工文化特色品牌。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自2003年长科院提出健康职工身心的“蓝十字工程”理念,创新思维、大胆实践,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运动健身练体魄,文化浸润修心智”的体系构架。院职工文体协会在完善的制度机制下蓬勃发展,至今已创设了19个职工业余文体协会,培养了300余名有技能、能组织、会管理的基层文体骨干队伍,促进了院文化工作全面良性发展。2009年创刊的非技术类刊物《江花心语》已出刊55期,15年来共刊登了千余篇职工的各类文学作品,推出展现科研工作者风貌、宣传科研工作成果的原创作品,多个作品获得省部级比赛一等奖。

以“以院为家”为本色,凝练和发展“爱水、爱江、爱院”的“三爱”文化。在传承和发展治水治江科研实践基础上,长科院形成了独具长江特色的“爱水、爱江、爱院”的水利科研文化,将国家情怀、行业情怀、单位情怀融于一体,成为长科院发展壮大的人文基础。连续多年开展“三爱文化进家庭”、“夏送清凉、冬送温暖、金秋助学”、为一线职工“送文化、送健康”、慰问离退休职工等活动,不断释放“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春风化雨效应,让“以院为家”成为共同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激励广大职工积极投身新阶段治江科技事业。


民生共管 葆初心践社会使命

践行绿色发展,关爱山川河流。长科院保持日拱一卒的韧劲,坚定滴水穿石的执着,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

以坚实有力的责任担当鼎力支撑水旱灾害防御,为长江清水绵延 提供“硬核”科技力量。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长科院不畏前行,在防汛抗旱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近10年累计派出500余人次专家参与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在2016年、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中,长科院人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全力做好人员和技术支撑保障,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2014年牛栏江堰塞湖以及2018年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和雅鲁藏布江加拉堰塞湖等水利抢险救灾中,长科院人勇挑重担、连续作战,准确预测堰塞湖溃决洪水风险,为处置堰塞湖险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以扎实的水利科技援扶助力乡村振兴,助力绘制美丽生态乡村新画卷。自主开展了大量援扶共建工作,用技术、资金和一系列实际行动彰显责任担当。作为水利科技援藏组长单位,全力推进组团式科技帮扶西藏年度重点工作落实,支撑西藏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深度参与西藏河湖管理与保护,成立党员先锋突击队,积极助力阿里乃至西藏全域民生幸福工程。持续开展水利科技援疆工作,助力提升新疆山洪灾害防治和防汛抗旱管理能力。扎实开展重庆城口县、万州区水利对口帮扶和秭归县范家坪村驻村帮扶工作,积极推动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美姑县、雷波县科技帮扶工作,大力开展消费帮扶,结对共建,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践行者。

以水利科普新平台建设,助力提升社会化科普能力。健全和完善了志愿服务相关规章制度,组建17个志愿服务队。近年来,长科院不断推进兼具科学试验研究、水情教育和水利科普的科研基地建设,2022年获批国家、省、市科普教育基地,积极组织参加“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活动,推动实施水利科普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科技培训或研修实践,依托长江防洪模型试验大厅、沌口江湖水沙运动试验厅、河湖生态修复技术试验场、水环境试验室、长科院宣传展厅等,组织开展文化长江系列科普宣传,平均每年为公众服务时长逾60天。

首页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学会秘书处支撑单位】长江科学院:深耕文明沃土 助力科技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