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 |学会理事长 刘冬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
《旗帜》 | 刘冬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坚持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确立国家“江河战略”。作为水利部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水利部工作安排,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流域水安全保障。
长江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抓好“长江大保护”的殷殷嘱托,坚守“为党和人民守护好长江母亲河”的初心使命,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强化创新理论武装。长江委党组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形成“传达学习、研究部署、贯彻落实、跟踪督办、考核评价”工作闭环。打造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课堂,做到中心组学习“有计划、有主讲、有研讨、有载体、有成效”。深化原文原著系统学、集中领读重点学、聚焦专题研讨学、教育基地现场学、“三会一课”融入学、知行合一贯通学的“六学”机制,开展“寻访治江经典”、青年“创新创效创优”大赛等活动。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努力当好推动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锻造过硬治江队伍。以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举办党建高质量发展研讨班,有力提升机关各部门、委属各单位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发展能力水平。创新探索机关党委和人事局示范培训、委属二级单位自主办班、选送优秀干部参加上级调训“三位一体”教育培训方式,形成分级分层的教育培训体系。完善长江委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实施《2023—2027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1+N”制度体系,让治江人才队伍在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主战场锻炼成才。
有力指导治江实践。锚定水利高质量发展“六条实施路径”,全面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四个统一”,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围绕推动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支部大学习、大讨论、大交流活动,全委党员干部通过“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研讨等形式,立足本职献计献策263条,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办法。
长江委坚持不懈强基层、打基础,引导全委各级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勇挑治水兴邦、治江报国重任,全身心投入推动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
抓基层引领流域管理。开展“治江先锋堡垒”创建,着力打造政治功能优、组织运行优、干部队伍优、作用发挥优、具有长江委特色的先进党支部。集中开展提升基层治理管理能力三年专项行动,基层单位补短板、强弱项,党员干部转观念、改作风。全委基层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基层单位治理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引领带动流域治理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强化统一规划,建立起以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为龙头,主要支流湖泊综合规划为骨干,专业规划和专项规划为补充的流域规划体系。强化统一治理,基本建立流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初步形成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加快形成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逐步构建河湖生态保护修复体系。强化统一调度,稳步推进数字孪生长江建设,流域127座(处)控制性水工程实现统一联合调度,构筑起守护“安澜长江”的铁壁铜墙。强化统一管理,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深化长江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和“长江委+省级河长办”协作机制,建立长江流域水土流失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机制和丹江口水库及上游地区跨省河湖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完善长江河道采砂管理三部合作机制,强化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共抓大保护合力不断增强。
办实事造福流域人民。长江委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新老水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长效。从2021年起,长江委党组每年确定十大实事,带动全委办好570多项民生实事。流域水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306个县(区)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23条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全部获批,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工作持续推进,流域内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总体优良。聚焦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开展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开展长江经济带2.5万余座小水电清理整改,消除减脱水河段9万多公里。始终保持对非法采砂的高压严打态势,长江干流规模性非法采砂已经绝迹。严格落实流域跨区域水土流失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机制,长江流域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精准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截至2024年11月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超687亿立方米,实施生态补水量超106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四省市沿线26座大中城市的近1.14亿人口。
促融合发挥组织优势。做到党建与治江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在发展主战场选党建课题,到攻坚最前沿定党建项目。广泛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业绩”活动,全委建立党员示范窗口79个、党员示范岗519个,责任区、突击队、先锋队等227个,在应对2022年长江流域严重干旱、2023年汉江流域秋汛、2024年长江流域紧急汛情等大战大考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及时成立党组织,精心组建以党员领导干部、党员骨干为主的工作专班,加快引江补汉、陆水水库除险加固等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数字孪生长江建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强防洪调度、水生态保护修复等战略问题研究,积极推动水利重点任务顺利实施。
搭平台凝聚发展合力。以党组织为纽带,以党建工作为平台,委内外、流域跨部门跨行业之间联学联做有声有色。成立长江治理与保护科技创新联盟,与20多家部门单位、涉水机构和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发起组建长江水文化建设联盟,搭建具有流域特点的水文化建设平台。承办“共建长江经济带·机关党建促先行”“共建长江经济带·机关党建作表率”协作交流活动,积极宣传长江委以党建引领保障长江保护治理的经验做法,促进流域各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广泛凝聚起推动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方面、全过程,当好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排头兵、流域治理管理的主力军、长江大保护的行动派,努力开辟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持续创新治江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持续巩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推动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打牢坚实思想基础。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为重点,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的真理力量、实践伟力,不断增强工作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系统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实现治水理念、思路、方法系统性变革,全面推动规范规程、体制机制、管理方式、政策制度创新。
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巩固提升基层治理管理能力三年专项行动成果,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管理能力。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扎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认真实施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严格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深化党支部特色品牌培育,充分发挥“治江先锋堡垒”先进党支部示范带动、辐射引领作用。建立完善急难险重任务成立临时党组织、组建突击队、下发倡议书的工作机制,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实干争先。
真抓实干推动水利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大力弘扬勤廉并重的新风正气,对标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重点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抓落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流域为单元,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四水四定”,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锚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全面增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强化流域统一治理管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