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长单位】“六项机制”构建的“长江路径”——长江委全面推动“六项机制”构建工作落地见效

2025年3月10日

 

“2024年,长江委全面强化‘六项机制’构建,持续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高效完成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年度任务,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有力保障了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在2月26日召开的水利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冬顺作交流发言。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2022年以来,长江委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和治江中心工作,将“六项机制”构建工作作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工作计划,细化工作措施,全力推动长江流域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落地见效,为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高位推动 统筹组织

精心谋划全委作战“路线图”

长江委高度重视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构建工作,认真落实水利部工作部署,坚持高位推进,注重上下贯通,统筹全委有力有序推进“六项机制”构建工作。

高位推动,统筹谋划“定盘星”——

委党组先后组织8次会议,召开2次现场推进会,对“六项机制”构建工作作出部署,全力推动2024年“六项机制”构建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全面落地。

制定方案,把准行动“指南针”——

结合水利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要求,及时印发《长江委构建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实施方案》《长江委2024年“六项机制”推进工作计划》,并将推行“六项机制”列为长江委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点任务,和长江委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1项重点任务之一。

上下贯通,合力攻坚“一盘棋”——

结合长江委已制定的安全生产工作有关配套制度,指导委属19家企事业单位及所属法人单位制定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成立工作专班(部分单位委托了专业技术团队);各单位先后组织“六项机制”会议120余次,对“六项机制”构建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实现了构建全覆盖。

全员参与,凝聚共识“一条心”——

邀请专家开展委级安全生产专题培训5次,委属单位以现场会议、网络会议、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六项机制”培训46次,培训近1.3万人次,全委“六项机制”受训率达100%。组织3.6万人次参加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全生产五进”等活动。全委人均参加相关活动至少两次。

从部署到举措,从思想到行动,一份份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任务细化分解,全委各领域、各层级将“六项机制”构建工作切切实实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有效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以点带面 系统推进

打造业务板块典型“样板”

“六项机制”构建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从哪里构建?怎样构建?如何确保高质量构建?长江委牢牢抓住“生产”这个关键过程,通过打造“八大领域”业务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引领全委构建工作。

根据长江委属单位业务门类多、同类业务承担单位多、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在全面梳理全委从事的业务基础上,将全委业务归纳为工程建设、施工及总承包、水利工程运行、发供电与工业生产、水文测验、勘察设计、科研试验、后勤服务等“八大领域”,每个领域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并开展先行先试,打造领域典型样板,稳步推进构建全覆盖。

在水利工程运行领域,选取了江垭、皂市水电站作为示范点,在石门召开现场会,推广“六项机制”及“数字孪生”为底板的信息化管控平台建设经验。长江委19个委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管人员近50人参会,湖南、湖北两省水利厅相关部门到会观摩。

在建设领域选取投资规模大、施工难度高、安全风险突出的潘口抽水蓄能电站和引江补汉工程开展先行先试,召集长江干流11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下属单位、委属相关单位有关人员到现场交流学习。

在水文测验、勘察设计、科研试验、后勤服务等领域,长江委水文局、长江设计集团、长科院、服务中心等单位也先后结合本单位实际,陆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

此外,长江委还指导湖北、四川等流域省份开展“六项机制”构建工作,通过指导湖北富水水库枢纽和四川青峪口水库工程等示范项目建设,为推动地方水利“六项机制”落地见效打下坚实基础,取得较好效果,获得好评。

“每个板块选择全委能力最强的单位,由其建设‘六项机制’标杆、样板,再在全委从事同类业务的其他单位和流域相关单位推广,能最大程度避免‘木桶效应’,整体提升长江委和流域本质安全水平。”长江委监督局局长傅萌表示,监督局还建立“结对”联系机制,对委属19家企事业单位、流域11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监督,每季度开展风险研判和控制,深化、细化、常态化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监管。

目前,长江委“六项机制”构建工作已完成,全委19家二级单位及85家法人单位、八大业务领域、数千个项目实现了单位、业务、项目“三个全覆盖”。

机制创新 智慧赋能

凝练风险管控“长江经验”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长江委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创新,注重实用,高标准构建“六项机制”,呈现出诸多特色和亮点,形成了适用于长江流域的“长江经验”:

依托“四大系统”,构建以“数字孪生”为底板的信息化管控平台——

将工程建设和运行领域“六项机制”构建纳入数字孪生长江建设顶层设计中,以丹江口、江垭、皂市等大型水库已建成的水雨情信息系统、机组在线监测系统(生产管理系统)、水工建筑物及近坝库岸边坡安全监测系统、高清视频监控“四大系统”为基础,开发工程运行领域的数字孪生“六项机制”平台,并在潘口抽水蓄能电站和陆水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持续推进建设领域“六项机制”信息平台建设。

推行“四化”“四新”应用,用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水利工程本质安全水平——

在长江流域引江补汉等水利工程中,推行数字化、智能化、机械化、工厂化“四化”运用,推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四新”应用。

聚焦重点项目,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深化委属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创新“结对”联系机制,充分运用水利安全生产及“六项机制”信息系统,督促指导各法人单位按要求报送危险源、隐患、事故和应急管理信息,并有效开展防控工作,2024年各季度安全风险度持续保持在低位。

注重“四到位”,运用管理工具,打造符合长江委特点的“123456”“六项机制”创建工作法——

在“六项机制”构建工作中狠抓学习贯彻、宣传教育、监督指导、成果质量“四个到位”,运用“矩阵管理”“5W1H”(何时、何人、何地、何事、为什么、如何进行)等管理工具,形成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1份报告,危险源、隐患2个清单,危险源管控现场、组织、监督3个责任人,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值守、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4项制度,风险空间分布图、风险公告栏、岗位告知卡、应急处置卡、警示标识5种公告,人人掌握6项机制核心要旨的“123456”工作法。通过工作流程化、责任矩阵化、管理可视化的手段实现委属各单位标准化的创建流程,保证“六项机制”高标准地创建和发挥作用。

预防为主 管住为王

——把风险装进制度“笼子”

在“六项机制”这一方法论科学指导下,长江委2024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的各类生产、消防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受控,实现了“预防为主、管住为王”的目标。

在查找与研判方面,全委共动态辨识出7192项危险源,其中重大风险85项,较大风险315项,均已落实了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

在预警方面,委属有外业项目的单位运用“预警机制”,多次成功应对了海外风险事件、台风、暴雨、洪水、滑坡、泥石流、地震等风险,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防范方面,全委持续加大安全投入,全委投入安全生产资金近1.5亿元;弥补个别单位无安全主管部门等管理漏洞,全委安管人员比例达到3%;推动重庆寸滩水文站缆道等9个重大隐患的整改。此外,在工程建设、工程运行、后勤服务等最易发生事故的领域识别违章作业和误操作类危险源百余项,按“六项机制”方法“一源一策”制定了管控措施。

在处置方面,聚焦国家水网引江补汉等工程深埋长隧洞突泥突水重大风险,以及涉水作业、水质实验、灾害应对、建设与运行等其他重大风险,针对性开展应急演练200余次。针对重点部位和场所,长江委结合水利部党校武汉校区的培训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长江委消防应急演练,有效增强防灾避险意识、自救互救和应急救援能力。

在责任方面,全委进一步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每个危险源现场管控责任人、组织管控责任人和监督责任人,做到“风险有人管、人人都有责”。

越是承平日久,越要慎终如始。长江委将继续深化“六项机制”构建工作,不断提质增效,以“须臾不可放松”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执行力,全力抓好防风险、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3月5日

 

首页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理事长单位】“六项机制”构建的“长江路径”——长江委全面推动“六项机制”构建工作落地见效